隨著“紙改電”收費模式切換工作全面落地,傳統紙質票據逐步退出運營場景。為妥善處置改革前產生的歷史廢票,消除票務管理潛在隱患,遷安片區收費站迅速啟動廢票專項核對整理存放工作,以精細化操作夯實票務管理基礎。

專項小組拉網排查
此次專項工作聚焦“精準、規范、可溯”三大核心,分階段有序推進。在廢票核對環節,收費站組建專項小組,對留存的廢票進行“拉網式”排查,逐張核驗票據編號、對應交易金額、作廢原因及產生日期,確保每一張廢票信息都與系統記錄精準匹配,杜絕信息錯漏或票據遺漏。

雙重維度分類打包
進入整理階段,工作人員按照“作廢原因+產生時段”雙重維度對廢票分類打包:將“機器故障作廢”“信息錄入錯誤作廢”等不同原因產生的廢票分區存放,再劃分時段逐一標注,同步廢票臺賬,詳細記錄每張廢票的核心信息,實現“一票一檔”可視化管理,讓廢票管理更清晰、更高效。
檔案規范封裝保管
在最終存放環節,片區嚴格遵循檔案管理規范,對分類完畢的廢票進行單獨封裝,統一存入檔案柜。同時,明確檔案柜保管責任人,制定嚴格的查閱登記流程,確保后續若需追溯廢票信息,可快速調取、有據可依。
此次廢票專項處置工作,不僅徹底厘清了遷安片區收費站的歷史票務數據,更完善了“紙改電”后的票務管理鏈條,為遷安片區收費站后續優化收費運營、提升管理效率提供了堅實保障。